傳承岐黃薪火 弘揚國醫精粹
——專訪成都中醫藥大學校長余曙光
本刊記者 李萍 吳利君
校長寄語:新時代新青年要有新的精神、新的奮斗、新的未來。高三考生生逢偉大時代,重任在肩、責任在身,要有理想、有情懷、有本領、有擔當,用智慧開啟自己的未來,用奮斗鑄就國家、民族以及人類的健康。
余曙光,成都中醫藥大學校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多學科交叉創新團隊牽頭人、國家重點學科針灸推拿學學術帶頭人。擔任教育部中醫學類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針灸學會副會長、全國中醫藥高等教育學會副理事長。
因愛而立 深耕不輟
《高校招生》:余校長,您好!非常非常歡迎您做客本期“高端訪談”!作為我國最早建立的四所中醫藥高等學府之一,成都中醫藥大學在各個歷史階段培養和造就了大批中醫藥人才,為國家中醫藥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您在此求學,畢業后又留校工作,從學生到校長,見證了學校的發展、變化,您的心目中的成都中醫藥大學是一所怎樣的大學?
余曙光:成都中醫藥大學,既是培養我的母校,更是我實現理想、踐行初心的地方。幾十年間,我與學校彼此見證、相互成就。
成都中醫藥大學從1956年建校,是新中國最早建立的四所中醫藥高等院校之一,歷經65年建設發展,與中醫藥高等教育一道,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實現了若干次跨越式地發展,躋身于新一輪“雙一流”建設之列。在我心目中,成都中醫藥大學是一所“仁愛為魂、精誠為本、傳承為根、創新為要”的中醫藥大學,這也是學校歷經65年發展形成的辦學理念。
這是一所以仁愛為魂的大學。學校因國家培養高等中醫藥人才而創辦,建校之初匯聚了一批學高身正、潛心篤志的大先生。65年來,秉承仁愛之魂,相繼走出了國醫大師郭、全國名中醫、國家級教學名師、國家千人、萬人、岐黃學者、杰青、優青等近70名高層次中醫藥人才;培養了覆蓋教育、醫藥、經濟等領域近30萬名的杰出校友。
這是一所以精誠為本的大學。學校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培養心懷夢想、心存堅守、心有感恩、心系蒼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服務人類健康的高素質專門人才為已任,培養出一批又一批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的精誠醫者。不論是50年代的白手起家、艱苦創業,還是每一次面對重大災情、疫情、險情時的挺身而出,成中醫人都秉承精誠為本的氣質,踐行初心、履行使命。
這是一所以傳承為根的大學。學校秉文化血脈、承文明精神。在全國最早開辦了中醫學、中藥學、針灸學等專業;先后成為全國首批中醫藥學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全國首批擁有國家重點學科的高校;全國唯一中藥基礎研究與教學人才培養基地;全國首批臨床醫學博士、碩士專業學位試點單位。進入新世紀以來,學校成為中醫學拔尖創新人才九年制和全國首批中醫養生學專業開辦高校。近幾年,在教育理念變革、課程專業建設、學生能力提升等方面取的顯著成績,始終是中醫藥人才培養的“試驗田、排頭兵、輻射源”。
這是一所以創新為要的大學。學校始終堅持科技創新和機制體制改革,推動以傳承創新為核心的學術生態體系不斷重塑與優化。建成全球最大的國家級中藥種質資源戰略儲備庫、省部共建西南特色中藥資源國家重點實驗室、教育部2011協同創新中心;藥物學與毒理學、臨床醫學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等;先后獲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97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國家級項目;獲得四川醫學領域第一個科技杰出貢獻獎、入選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多學科交叉創新團隊等。
我們始終在奮力建設“奮進、幸福、美麗、仁愛”的世界一流中醫藥大學中,堅守與變革并重、傳承與創新并舉,在堅持并踐行“四為”辦學理念中成就成中醫氣質與辦學價值追求!
《高校招生》:從求學時學習中醫學到深入研究針灸推拿學,您的學習、工作始終在中醫藥領域。中醫藥有什么樣的獨特魅力吸引著您一路堅持?
余曙光:首先,中國傳統醫學博大精深,引人深入其中,流連忘返。中醫藥學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中醫學理論《黃帝內經》整合了自然科學、人文國學、生命哲學等經典內容,是中華文化最為完整的原創思維系統;從陰陽五行模式推衍總結出來的臟腑經絡、五運六氣等學說,在傳統自然科學中已達最高學術層次。
其次,中醫學內在思維模式有著獨特魅力,它的認知、觀念、價值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一脈相承,在很多方面引人深思;中醫學深邃的生命觀、健康觀啟發人們對現代生命科學的很多未知問題進行不斷探索,也要求我們中醫藥工作者始終保持謙虛的態度和進取的精神。
第三,正因為中醫藥的原創性,中醫藥高等教育在發展過程中也就沒有成熟的經驗可以借鑒,如何解決好在中醫藥高等教育發展過程中遇到的新問題、新情況,如何培養一流的中醫藥人才,把人才成長規律與中醫藥學習教育規律結合起來,吸引著無數中醫藥教育者和管理者進行不斷深入的研究與思考。
《高校招生》:在針灸推拿學領域深耕幾十年,您覺得中醫藥的味道是否有點“苦”?
余曙光:同非醫藥類學科專業相比,醫藥學類專業的課程數量可能會比較多,需要學習、記憶、理解、實踐的內容也相對較多,意味著需要下功夫、花時間的時候也較多。但只要對中醫藥學充滿熱愛,學習醫藥專業就不是一件苦差事。我就是憑著這份熱愛,在不斷成就事業的過程中始終保持專注、潛心投入,讓中醫藥的味道豐富而令人回味無窮。
苦中有樂。中醫藥學凝聚著深邃的哲學智慧,在學習過程中需要不斷積累、博覽群書,在不斷擴大知識面的同時,將所學內化為自己的思想和行為。這其中,既有永無止境的積累,還有豁然開朗的頓悟,更有厚積薄發的快樂。
樂中有悟。中醫藥學習的目的是中醫思維的養成過程、中醫實踐的外化體現。需要大量古代醫史文獻的積累,不間斷的臨床實踐,相互融會貫通,在轉化領悟中實現不斷升華。
悟中有境。中醫藥學的博大精深,不止啟發我們對專業學習的實踐成長,也啟發我們對人生哲學的感悟實踐;其內在的能量守恒、動態上升,讓人變得更加智慧、通透和聰穎,在不知不覺中,開拓出人生新境界。
依托優勢 突出特色
《高校招生》:從“父子相傳,師徒相授”到中醫藥高等教育體系的日益完善,在中醫藥的傳承與發展中,高等教育人才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學校在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上有哪些優勢與特色?
余曙光:人才培養始終是高校發展的中心任務,作為一所行業老校和新一輪“雙一流”建設大學,成都中醫藥大學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將一流的人才培養和一流的學科建設結合起來,以學校三大發展戰略為牽引推動學校匯聚優勢、凸顯特色、實現高質量發展。
人才強校戰略。人才培養是學校始終不渝的堅持。學校通過各種方式和途徑,實現各類人才在成中醫干事有平臺、發展有空間、創業有機會,激活了人才發展的“一池春水”,為特色鮮明的一流中醫藥大學建設匯聚了最持久、最強大的前進動能。
質量提升戰略。培養一流人才就要有一流學科。學?,F在是國家一流學科、國家重點學科、省部級重點學科最多的中醫藥院校之一。我們以學科特色優勢建設為重點,以人才培養體系、師資隊伍體系、傳承創新體系、服務保障體系為支撐,構建學校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特色發展戰略。學校充分發揮中醫藥學科特色優勢,建立了以拔尖創新人才、卓越人才和高素質人才培養為主的健康服務體系。大力推進卓越中醫藥人才培養的改革與實踐,通過實施以“誦解期、別明期、彰悟期”逐級遞進,以“師承教育與院校教育、理論教學與技能訓練、中醫思維養成與臨床能力發展”相融合的“三期三融合”遞進式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著力培養“對中醫藥事業有深厚感情、對中醫藥發展有充分自信、對中醫藥理論有深刻領悟、對中醫藥實踐能力有深入掌握、對中醫藥文化有深刻認識、對社會責任有強烈擔當”的“六有”中醫藥特色人才。
《高校招生》:在大家的觀念中,中醫是一個需要積累經驗的職業,也會更信服經驗豐富的“老中醫”,這是否會給剛剛畢業的年輕學子增加就業壓力?
余曙光:醫生是一個需要終生學習的職業,因此醫學教育的時間也略顯漫長。成長為一名優秀的醫生要經歷“三階段一體化”的教育,即大學教育、畢業后教育和繼續教育。
大學教育為優秀醫生的成長打好堅實的專業課程基礎;畢業后教育,是指醫院的三年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即規培),這個過程讓每一位醫學生完成從課堂到臨床、從理論到實踐的轉變;繼續教育,是醫學生進入職場后對知識技能、臨床實踐地不斷學習。
所以,為什么社會上存在可能更加信服“老中醫”的現象,也是這個原因;老中醫經驗積累、專業感悟比年輕人更多,但并不等于年輕人不優秀。我們有很多優秀的畢業生,通過自己精湛的醫術成長為當地名醫、醫院骨干、學術帶頭人。所以,年齡不是問題,關鍵要做好從醫之路的職業規劃,讓自己在未來醫療工作中更有底氣和潛力。
《高校招生》:成都中醫藥大學近兩年的就業現狀如何?畢業生進入中醫藥領域工作、深造的情況怎樣呢?
余曙光:成都中醫藥大學培養的人才服務于醫療衛生行業,隨著“健康中國”的戰略實施,近年來,國家在醫藥衛生領域持續加強投入,人民對醫療衛生服務需求不斷增加,醫藥類高校就業率保持穩定,學校就業前景頗為樂觀。
為保障學生好業,學校積極拓展就業渠道,挖掘就業市場,開展校地企合作,打造“大中小結合”的求職就業平臺,大型雙選會、中型供需見面會和小型專場招聘會等,線上線下促進畢業生優質、充分就業。學校以學生需求為導向,開展“遠志”優質就業服務季活動,圍繞畢業生就業、升學、考公、深造等需求,分階段分類別開展培訓,推進就業指導個性化服務。
近年來,本??飘厴I生平均就業率保持在93%以上,特別是85%以上的學生從事與專業對口的工作,60%以上的學生在醫藥健康領域工作,就業對口率較高。除直接就業外,學校鼓勵學生考研深造,本科生考研率也呈逐年增加態勢,中醫藥類專業畢業生考研升學率在50%以上。
創新發揚 探索不止
《高校招生》:中醫藥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典型代表,樹立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不僅是對其傳承和發展,更是讓其走出國門,影響世界。作為中醫藥領域的高等學府,讓中醫藥“走出去”,貴校有哪些舉措?
余曙光:習近平總書記說“中醫藥學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中醫藥不僅是中華民族的主流醫學,還對世界醫學產生重要影響,對人類健康的貢獻得到了世界公認。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現在使用中醫藥的國家已經有190個,有30多個國家已經從法律層面認同了中醫藥執醫資格;在國際標準化組織中,也把中醫藥的疾病分類納入其中。中醫藥已成為引領世界傳統醫學的重要學科。
中醫藥“走出去”是所有中醫藥人必須踐行的使命,成都中醫藥大學既是開創者、也是引領者。學校始終以國際化促進辦學格局變革,提高中醫藥國際影響力。成都中醫藥大學是最早推進國際進程和開展國際教育的院校之一是教育部最早批準有條件接收外籍留學生的高校之一,為新中國培養了第一位外籍針灸學和方劑學博士?!捌咸蜒缹毜路中!笔侵袊谝凰@得教育部批準的海外分校。學校與世界一流大學如哈佛大學、牛津大學、萊比錫大學都有學術與科研合作;在中醫藥“一帶一路”發展規劃中,學校積極融入“上海合作組織”的教育、醫療、科技多邊合作;與塔吉克斯坦合作共建了國家級海外傳統醫藥中心。
此外,學校還成立了中國出土醫學文獻與文物研究院。這是四川省首批重點文化研究院。在四川省委宣傳部、四川省中醫藥管理局、四川省文物局等相關部門的指導與支持下,先后舉辦了“中國出土醫學文獻與文物國際學術會議”“全國中醫藥文物特展” “首屆中醫百部經典整理研究與繼承型人才培養培訓班” “冷門絕學繼承型人才學術能力提升培訓班”等,為中醫藥傳承不斷厚積力量。
《高校招生》:在大家印象中,中醫治病需要面診才能開方,而近年來互聯網醫療也確實給民眾提供了就醫便利,對此,中醫該如何同現在的醫療技術相結合?
余曙光:在現代醫療技術的發展進程中,中醫藥傳承也一直在尋找支點推動傳統中醫藥發展。在信息化的時代背景下,怎樣把中醫藥的核心思想用新裝備、新技術得以呈現,這是中醫藥院校都面臨的重要問題。
成都中醫藥大學始終將現代信息技術與中醫藥傳承創新相融合。與清華大學醫學院程京院士合作建立了工作站,致力中醫藥現代科學研究、中醫藥健康服務等多個領域;與博奧生物集團共建成都中醫藥大學國家中醫智能裝備研究院,共同加快中醫藥現代化和產業化進程。除此之外,學校把信息工程學院更名為“智能醫學信息學院”,不斷引進新設備、新技術等。
同時,學校還加強中醫藥與現代科學技術交叉融合,發揮中醫藥學科特色與優勢,重點聚焦面向未來的中醫藥與信息化交叉學科人才培養,推進生物技術、人工智能等“中醫藥+”新興交叉學科的形成發展。
中醫藥+ 未來可期
《高校招生》:醫學類院校和專業一直是報考的“熱門”,特別是近兩年大家越來越感受到醫療衛生行業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考生報考意愿強烈,您怎么看待這種現象?
余曙光: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越來越注重身心健康??梢哉f,每個家庭的幸福指數與家人是否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密不可分。在此背景下,醫學類院校和專業成為報考熱門,這也是對我們中醫藥人的肯定和鼓勵。
近兩年,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我們看到了越來越多醫護人員的偉大實踐,體會到醫療衛生行業的重要作用,社會市場對醫療及醫療相關職業人才的內需渴求,都成為很多考生立志于投身醫療衛生事業的因素,也希望今后有更多的志同道合者來到成都中醫藥大學,為國家醫療衛生事業和人民生命健康做出更大的貢獻。
《高校招生》:中醫藥在新冠肺炎疫情救治中取得良好效果,讓越來越多的人看到了中醫藥的傳統優勢?!笆奈逡巹潯币裁鞔_提出“大力發展中醫藥事業”,中醫藥的傳承與創新已成為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方面。借此發展契機,學校的“雙一流”建設會有著怎樣的新規劃?
余曙光:成都中醫藥大學是2017年被教育部批準的首批“雙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在上一輪“雙一流”建設周期評估驗收中,專家組對學校發展態勢、貢獻成就給予了高度評價,學?,F已進入新一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在新一輪的“雙一流”建設的高質量發展征程中,如何通過一流建設推進中醫藥傳承與創新,仍然是我們的核心命題。
未來,學校將重點圍繞中醫藥“傳承創新”這條主線,進一步做精做優中醫藥優勢學科,優化專業結構,保持全國領先地位;進一步辦強辦特醫藥健康相關學科專業,凸顯區域特色,服務大健康需求;進一步做實做好醫理、醫工、醫文等“中醫藥+”交叉學科,培育新的增長點、賦能新的創造極,構建與此相適應的人才培養、師資隊伍、傳承創新、治理保障體系,把學校建設成為一所具有成中醫風格的奮進、幸福、美麗、仁愛的世界一流中醫藥大學。
《高校招生》:感謝您在百忙之中接受我們的采訪。相信考生通過您詳細的介紹,會對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藥文化有更深入和全面的了解!
(編輯/霍文?。?/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