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四川發布客戶端鏈接:http://appweb.scpublic.cn/front-end/news-detail/share_index.html?newsid=708931&time=1669882710888
“當我飾演的淳于意站在舞臺高處,臺階下方是他的一眾弟子帶著發揚中醫藥的志愿宣誓,那一刻我仿佛穿越到了2000多年前的那個時代,在流淌的歷史長河里感受到中醫藥文化傳承的力量?!?1月24日,舞臺劇《天回》在成都中醫藥大學溫江校區試演,成都中醫藥大學博士二年級學生劉騰文飾演老年淳于意。時隔近一周,當回想起首次試演的場景,他依舊大受震撼和感動。
舞臺劇《天回》以2012年成都天回鎮重大醫學考古發現為背景,講述了司馬遷所著的《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中西漢著名醫家倉公淳于意繼承發展扁鵲之醫學,蒙冤入獄女兒救父,后悉心傳授醫術的故事。
全劇歷時了一年多的制作與排演,演員全部來自成都中醫藥大學在校學生,從本科生到博士研究生共計40余人參演。據了解,這也是首次將司馬遷所著的《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中優秀中醫藥文化歷史故事以舞臺劇形式呈現。
一掘“前世”:從考古成果到舞臺演繹的千年“回音”
《天回》由成都中醫藥大學中國出土醫學文獻與文物研究院院長柳長華擔任編劇。2021年3月,柳長華開啟《天回》劇本創作,僅僅一個月時間便完成了 4萬余字初稿。
這出舞臺劇的創作背景,源于一個轟動世界的考古成果。
2012年7月,在成都市金牛區天回鎮地鐵3 號線建設現場,施工人員發現了一處古墓。經專家確認這是一個漢代的墓葬,距今已兩千多年。
其中,3號坑發掘出土近千支醫簡,記載文字多達25000余個,整理后得8部醫書,引起了國際國內的廣泛關注。這批醫書古簡數量之多,保護之完善,至今仍然堪稱考古史上之杰作。
柳長華便是當時這批《天回醫簡》研究團隊的主要參與者。經過反復求證,這批《天回醫簡》為司馬遷《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中扁鵲、倉公所傳之醫書。
《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中,司馬遷不僅具體寫了扁鵲用針灸治病的過程,還對倉公的“診籍”進行了詳細的記錄。
“倉公生活的年代距離司馬遷更近,這批出土的醫簡與《史記·扁鵲倉公列傳》所傳內容有著高度的吻合,進一步佐證了其中故事的真實性?!绷L華說:“可以想象司馬遷為他們立傳的時候,那一定是當時的社會非常優秀的代表性醫學人物。時隔兩千多年,我們終于將這樣一個優秀的中醫藥文化歷史故事搬上舞臺,真可謂千年等一回?!?/span>
“醫道論篇,千秋萬代,生生不息!”“醫道論篇,千秋萬代,生生不息!”……在一個小時的演出里,一段段蕩氣回腸的臺詞不斷將試演現場氣氛推向高潮?!短旎亍啡珓【捎梦难匝堇[,從故事情節、演員陣容、服裝、音樂、道具與舞臺布景等各方面策劃充分展示了劇組對中醫藥文化精品的打磨。
“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沒有了讀典的習慣,《天回》舞臺劇最大的價值我認為也是在于,通過藝術化的形式讓一個個典籍中的人物變得鮮活,更有利于傳統中醫藥文化的傳播和發展?!眲Ⅱv文說道。
探源“今生”:從齊魯到蜀地扁鵲醫學傳揚生生不息
原本在山東的扁鵲醫學的書為何在成都發現?這些書又是如何到成都來的?
“山東一帶的醫學是經脈醫學,以扁鵲為代表,而同屬這一支的另一位西漢名醫倉公淳于意,就在當時齊國擔任太倉長。司馬遷認為扁鵲和倉公的醫學一脈相承,才在《史記》中將二人合并立傳?!睋L華介紹,這批醫簡上兼見篆隸、古隸及隸書,其中還不乏齊地方言,漢景帝時由齊魯傳入蜀地。
柳長華透露,倉公行醫年代是西漢呂后到文帝時期,天回漢墓埋葬年代在漢景帝或武帝時期,其年代、輩分應與倉公弟子相當,因此推測這批醫簡可能就是倉公所傳的扁鵲脈書,被他的學生──墓主帶到了成都?!皾h景帝末年,文翁為蜀郡守,興教育,舉賢能,大批有學識之士來到蜀地?!?/span>
《天回醫簡》中的《脈書·上經》《脈書·下經》《和齊湯法》等8種醫書的內容,基本涵蓋了倉公傳世醫學。
柳長華認為,《天回醫簡》最大發現之一在于“醫經”?!拔覀兯熘摹饵S帝內經》就是在此次挖掘出的《脈書上經》《脈書下經》基礎上不斷去發展、豐富傳到今天的,一些話語在《黃帝內經》中往往就演繹成一篇甚至兩三篇文章?!?/span>
在舞臺劇《天回》中就有倉公淳于意向公孫光學習醫方,還跟隨公乘陽慶學習《脈書》的片段。
柳長華還告訴記者,通過研究發現,《天回醫簡》中的很多理論和方法,到今天仍然適用。這些古代醫學經典的整理和研究,對提升中醫文化自信,指導現代醫學,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材料。
至于《天回醫簡》從齊魯來到四川后,具體傳授給了誰,目前還不得而知?!暗且灿锌赡苁墙探o了李柱國?!绷L華推斷道。李柱國是漢成帝時的御醫,史家認為是我國??贬t書第一人,相傳祖籍四川綿陽鹽亭。據史料記載,他曾說自己整理的就是倉公醫學典籍。到了王莽之亂后,李柱國從此消失。而此后不久,蜀中綿陽一帶,有了一位醫術高明的涪翁,他是繼扁鵲、倉公之后,最先見于正史文獻記載的一位針灸先賢,著有《針經》《診脈法》等經典。
柳長華說,據多部歷史典籍記載都似在提示,“李助即涪人翁君,也即涪翁。而涪翁,正是校過醫書的李柱國。李柱國??贬t書中也有倉公著作,并最后將其傳給弟子程高,再傳給了徒孫郭玉?!?/span>
“雖然這一條歷史鏈條還有待進一步的考證,但由此也能看到扁鵲醫學在四川的發揚光大?!绷L華表示:“如今我們也是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讓醫學經典世世代代傳下去,讓中醫藥優秀傳統文化走向大眾、走向未來?!?/span>
(編輯/霍文?。?/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