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下午,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資源中心袁媛研究員作了題為“道地藥材“優形優質”成因研究”的學術講座,300位師生在線上聆聽了講座。講座由科技處副處長/學術與期刊中心主任余成浩教授主持。
袁媛研究員首先從中藥道地性形成古文獻釋義和中藥道地性現代生物學內涵兩個方面詳細講解了中藥道地藥材的概念;隨后,她結合自身經歷介紹了如何根據自己的研究背景進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標書的選題;最后,她從“優形”“優質”是否是統一的、“優形優質”的遺傳成因、表型可塑性、共生微生物對藥材“優形優質”形成的影響、道地藥材“優形優質”研究的發展趨勢5個方面詳細講解了如何開展“優形”和“優質”的經驗研究。
此次學術報告內容對基金申報人員提升科研思維具有重要啟發意義,也開拓了與會師生的科研視野。講座結束后,袁媛研究員還在線上與師生進行了探討,對大家提出的問題做了詳盡解答,線上氣氛十分熱烈。
【主講人簡介】
袁媛,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資源中心副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兼任中華中醫藥學會中藥鑒定分會主任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分子生藥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科普基地主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特色人才培訓基地主任等,國家中國醫藥管理局中藥鑒定重點學科、分子生藥學重點培育學科后備學科帶頭人。先后獲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團隊獎、北京市科技新星、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青年岐黃學者、中國科協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轉化獎等。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三五”規劃教材《分子生藥學》、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十三五”規劃教材《分子生藥學》、科學出版社“十四五”研究生規劃教材《分子生藥學》主編。
主要從事中藥鑒定與分子生藥學研究,近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科技進步一等獎、中華中醫藥學會科技進步二等獎等7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Bulletin 等雜志上以第一或通訊作者發表論文120余篇,授權專利43項,發布國家標準、團體標準7項。
(圖、文 / 科技處 張慧敏)